close

去年去東京旅行一趟的時候,順便去探訪了一些位於東京、千葉與橫濱的日軍軍事設施的遺跡。東京、千葉與橫濱真不愧是首都圈,在戰爭時期真的有非常多的軍事設施。雖然有不少軍事設施毀於戰末的美軍轟炸,沒有被毀掉的設施,在戰爭結束之後,也幾乎都被拆除建築新的設施,這些被拆除的設施,幸運一點的就還會留下一些遺跡或紀念碑,不幸的就是完全沒有痕跡。不過也有些設施很幸運的,到現在還繼續在使用。這裡就來以文章+圖片的方式來跟大家做個介紹吧。

近衛師團司令部遺跡

在戰前負責保護皇宮的近衛師團司令部目前還留在皇宮附近的北之丸公園內,這個於1910年建立的磚造2層樓洋房,目前被當做國立近代美術工藝館使用,一般民眾可以自由進入參觀。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的1945815日爆發「宮城事件」(※1)時,當時的近衛師團司令官森糾中將就是在這棟建築物的司令官室裡遭到殺害。另外在這棟建築物的附近,還留有戰前為了紀念在甲午戰爭後,率兵出征台灣,卻不幸病死台南的北白川能久宮親王建立的騎馬銅像。這種銅像通常在戰爭結束之後,通常會為了消除軍國主義的觀念而拆除,但是這尊銅像還能完美的保存下來,實在是非常難得。

(※1)部分拒絕投降,提倡英徹底抗戰的陸軍官兵,為了阻止天皇的親自錄下的投降講話對全國人民廣播,而殺害了當時的近衛師團長,並假借已故的近衛師團長之名義下令出動近衛師團的部隊,進入皇居搜索錄下天皇講話的唱片。但最後以失敗收場。

DSC09764.JPG DSC09765.JPG DSC09766.JPG DSC09767.JPG

現在被當成國立近代美術工藝館使用的近衛師團司令部遺跡。外觀非常的雄偉、壯觀。

DSC09769.JPG

樹立在近衛師團司令部旁的北白川能久宮親王的騎馬銅像。

 

近衛師團第一連隊、第二連隊遺跡

這兩支連隊是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最早成立的兩支步兵連隊。主要的任務就是負責保護皇宮與天皇、皇族的安全。但是在戰時也曾經前往前線作戰。這兩支連隊就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之中,也都曾經前往前線參加主要的作戰。近衛師團第一連隊更是在甲午戰爭後,開拔到台灣平定這塊已經割讓給日本的土地。目前這兩支連隊在皇宮附近的駐地已經完全沒有任何建築物,只剩下紀念的石碑。石碑上可以看到上面刻著近衛師團的徽章。

DSC09759.JPG

設置於近衛步兵第一連隊原駐地的紀念碑。

DSC09761.JPG

近衛步兵第二連隊的紀念碑。

DSC09760.JPG

DSC09762.JPG

近衛部隊的徽章。

 

第一連隊遺跡

步兵第一連隊與近衛師團第一連隊、第二連隊同樣是日本最早成立的步兵連隊,因此從明治年代開始,只要是日軍參與過的主要戰役,這支部隊也是都幾乎參與過。第一連隊的駐地辦公室與營房到幾年之前都還現存,但因六本木地區近年來積極進行再開發的關係,辦公室與營房都遭到拆除,目前只剩下由曾經於第一連隊從軍過的人們所留下的石碑可供瞻仰。

DSC09728.JPG

原步兵第一連隊駐地的檜町公園內,目前只剩下這塊石碑。

 

第三連隊、近衛師團第五連隊、第七連隊遺跡

步兵第三連隊也是日本最早成立的步兵連隊,因此也跟其他最早成立的步兵連隊相同,幾乎參與過日軍所參與的所有主要戰役。近衛師團第五連隊與第七連隊,則是在昭和年代,為了增強近衛師團的戰力而組成的連隊。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近衛師團第五連隊在太平洋戰爭開戰之後在著名的山下奉文中將的指揮下從泰國進入馬來半島,與其他部隊一路南下攻佔英國在東亞的重要據點—新加坡。這三支連隊所駐屯的青山地區,也是日軍的軍事設施非常集中的地區。但可惜的是戰爭結束後,青山地區積極的進行開發,這一類的軍事設施幾乎都被拆除。近衛第五連隊、第七連隊的駐地已經完全不復存在,只剩下石碑可供瞻仰。第三連隊的駐地目前也已經被改建為國立新美術館。在計畫建立國立新美術館時,建造單位本來打算完全拆除第三連隊的營房,但是在民眾陳情之後,目前留下一部份營房當做國立新美術館的別館使用。

DSC09720.JPG DSC09721.JPG

立有第三連隊、近衛師團第五連隊、第七連隊紀念碑之公園的對面就是美軍的直升機場。

DSC09726.JPG

原第三連隊駐地目前變成國立新美術館。雖說部份營房還是有保留下來,但是從外面看不到。

 

近衛師團第四連隊、第六連隊遺跡

近衛師團第四連隊屬於較早成立的部隊,除了參與過甲午戰爭、日俄戰爭與武漢攻略作戰之外,也與近衛師團第五連隊一起在太平洋戰爭開戰後,一同參與馬來半島與新加坡的攻略作戰。第六連隊則是在1943年才成立,留在國內負責保護皇宮的安全。這兩支部隊在青山地區的駐地目前已經沒有任何可供瞻仰的石碑或設施,原駐地目前是國宅的所在地,完全看不出以前這裡有軍隊駐紮。

DSC09735.JPG

近衛第四連隊、第六連隊的駐地目前已經變成一整片的住宅區,完全沒有曾經有軍隊駐紮的跡象。

 

第一師團司令部、麻布連隊區司令部遺跡

第一師團下轄第一連隊、第三連隊等日軍較早成立的部隊,平時負責東京的防守工作。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諾門汗事件、太平洋戰爭等主要戰役也都曾經前往前線作戰。而麻布連隊區到1941年為止,是負責首都圈兵役事務的單位。這兩個單位也同樣位於東京的青山地區,但可惜的是在戰爭結束之後,所有的營房、辦公廳都被拆除,完全沒有任何遺跡可供瞻仰。
DSC09731.jpg

第一師團駐地與麻布連隊區所在地已經變成高樓大廈,完全沒有當時的痕跡。

 

陸軍大學遺跡

日本的陸軍大學為培育陸軍參謀軍官的機構。於1883年開設,一直運作到1945年戰爭結束為止。第一任校長是曾經擔任過台灣總督的兒玉源太郎。1895年時更是自德國聘請毛奇將軍的弟子Klemens Wilhelm Jacob Meckel來到陸軍大學擔任教官,樹立了陸軍大學未來的參謀教育課程。日本陸軍許多著名將領如明石元二郎、岡村寧次、東條英機、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安藤利吉、山下奉文、栗林忠道等人皆為本校的畢業生,甚至連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也是本校的畢業生。可見陸軍大學與日本陸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目前陸軍大學的原址為東京都港區立青山中學校。到了戰後這個地方還是被用來作為教育用途。

DSC09732.JPG

培育出許多陸軍將領的陸軍大學,現在成為東京都港區立青山中學校。

 

近衛騎兵連隊遺跡

近衛騎兵連隊與近衛步兵連隊相同,是負責保護皇宮安全的部隊。近衛騎兵連隊的駐地在離皇宮較遠的戶山原地區。這一帶除了近衛騎兵連隊之外,還有陸軍演習場、射擊場、陸軍幼年學校等軍事設施,因此在1945年時,曾經遭到美軍B29的猛烈轟炸。但是近衛騎兵連隊的磚造營房與廚房,卻奇蹟似的沒有被炸毀。這兩棟沒有被炸毀的建築物,在戰爭結束之後成為學習院女子大學的校舍,目前還在繼續使用。校區內還有紀念的石碑。可惜的是因為這兩棟建築物與石碑因為是位於學習院女子大學的校區內,無法進入校區進行拍攝。

DSC09736.JPG

學習院女子大學的後門以前就是近衛騎兵連隊駐地的北門。

 

東部軍管區司令部遺跡

東部軍管區是1945年時,日軍為了因應即將到來的本土決戰而組成的一個統御首都圈部隊的單位。這個單位的司令部設於衛在皇宮前方的第一生命館內。這個建築物非常的雄偉,目前還繼續由第一生命公司繼續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戰敗之後,美國派來佔領日本的聯合國佔領部隊之指揮部也是設在這個地方。著名的昭和天皇與麥克阿瑟司令官的合照,就是在第一生命館內的麥克阿瑟辦公室所拍攝的。

DSC09718.JPG

戰時為東部軍管區司令部的第一生命館。在戰時只有前段的部份。後段的大樓部份為戰後加蓋的部份。

 

陸軍第一造兵廠十條工廠、瀧野川工廠遺跡

陸軍第一造兵廠顧名思義就是日軍製造武器的兵工廠。第一造兵廠下轄製造槍彈、砲彈的第一製造所,製造精密機械(無線電、電話機等)的第二製造所與製造火具(信管等)的第三製造所。目前位於十條地區的第一製造所與位於瀧野川地區的第三製造所還留有一些遺跡。其中第一製造所所使用的磚造工廠保存非常完整,之前還是棄置的狀態,目前已經做過整修,當做東京都北區立中央圖書館的部份建築物使用。第一造兵廠總部建築物目前也留存下來,當做北區中央公園文化中心的建築物使用。瀧野川工廠附近雖然工廠的廠房都已經拆除,但是在廠房遺跡中建立的瀧野川3丁目國宅中,還留有當時為了祈求生產能夠順利而建立的四本木稻荷神社,神社的鳥居上,還清楚的刻有當時建立的時間與建立的單位。

DSC09747.JPG

第一造兵廠總部建築物。目前為北區中央公園文化中心。

DSC09750.jpg 

第一造兵廠總部建築物旁有一塊紀念陛下巡視的石碑。這裡所指的皇后為昭和天皇(裕仁天皇)的皇后,也就是現在的皇太后。

DSC09751.JPG DSC09754.JPG DSC09751.JPG DSC09754.JPG

原本被棄置的第一造兵廠十條工廠的磚造廠房,現在已經變成圖書館的一部份,也成為民眾的休憩場所。

DSC09755.jpg 

設立在磚造廠房對面公園內的第一造兵廠十條工廠殉職者紀念碑

DSC09743.jpg DSC09744.jpg DSC09746.jpg  

位於原第一造兵廠瀧野川工廠廠區的四木根神社的兩座鳥居柱子上,可以看到刻有「陸軍造兵廠火工廠」及刻製年月日,由此可見兩座鳥居都是戰前的產物。

 

陸軍第二造兵廠板橋工廠遺跡

自明治年間開始,日軍就在板橋地區建立專門生產火藥的兵工廠,自此之後,日軍所使用的黑色火藥、無煙火藥皆在這個工廠生產。甚至在沒有戰爭的時期,還協助生產民間使用的火藥。以前工廠所在的板橋區加賀地區,四處都可以看到當時的工廠遺跡、紀念碑,附近的工廠、學校也有很多都是使用當時的工廠建築物。另外當時用來運輸原料與成品的鐵路路線遺跡也還看得到。

DSC09737.JPG DSC09738.JPG

原為第二造兵廠板橋工廠廠房的側面磚造建築物,現在被放在公園裡展示。在建築物的屋頂上可以清楚看見造兵廠的標誌。

DSC09740.JPG 

原為第二造兵廠廠區的公園裡,設置以食物的壓輪機壓輪建立的紀念碑。此紀念碑是為了紀念日本開始生昝西洋式黑色火藥的事蹟而建立的。

DSC09739.jpg 

擺設壓輪紀念碑的公園裡,另設有掉念工廠殉職者的紀念碑。

DSC09741.JPG 

第二造兵廠板橋工廠內還設有陸軍工科學校的板橋分校,因此也留有紀念碑。

DSC09742.JPG 

公園裡另留有當時用來檢查彈道用的標的物。

 

軍人會館遺跡

軍人會館是日軍為了訓練後備軍人,於1934年所建造的設施。外觀非常的雄偉、莊嚴。在1936年爆發226事件(※2)時,日軍便把戒嚴司令部設在軍人會館進行鎮壓。軍人會館在戰時並沒有受到嚴重的損害。戰後到1957年為止當做盟軍的住宿設施使用。後來收歸國有之後改名為「九段會館」,並且當成旅館及婚禮、公演、會議等等聚會場所使用。

(※2)1936年2月26日,一群提倡「昭和維新」,認為必須除去天皇身邊奸臣的陸軍官兵突然叛變,襲擊政府要人官邸,並且殺害數位內閣官員。但最後在軍方強力的鎮壓之下,叛變以失敗收場。

DSC09756.JPG DSC09757.JPG  

現名為「九段會館」的「軍人會館」遺跡。外表非常的雄偉、厚實。

 

日立航空機立川工廠變電所遺跡

本變電所建立於1938年,當時是東京瓦斯電器工業株式會社建造用來輸送電力給製造戰機引擎之軍需工廠的變電所。1939年,東京瓦斯電器工業株式會社與日立製作所合併為日立航空機株式會社,這個變電所改稱為日立航空機立川工廠變電所。1945217日與424日,周圍的工廠遭到美軍轟炸,這個變電所也受損,但是並沒有被炸毀。戰後這個變電所還繼續運作,使用到1993年為止。1995年由東京都指定為紀念戰爭的古蹟,目前這個變電所位於都立東大和南公園內,變電所的外牆上還可以清楚看到遭美軍戰機掃射的彈孔。平時雖然無法進入內部,但是在每年2月舉行多磨史蹟攝影展時,一樓會對外開放,民眾可進入參觀。

DSC09703.JPG 

日立航空機立川工廠變電所遺跡。這個建築物真的不大。

DSC09705.JPG DSC09706.JPG DSC09707.JPG 

但是建築物的外牆上,還可以清楚看到遭美軍戰機掃射的彈孔。

DSC09709.jpg 

在變電所遺跡旁邊設有掉念在空襲中不幸身亡之人士的紀念碑。

 

調布機場遺跡

調布機場為19414月時,以軍民共用機場的身分竣工的機場。但因為竣工之後就進入戰時,因此幾乎由日本陸軍使用。1942年,東京遭到杜立德率領的B-25轟炸機轟炸之後,調布機場就被視為首都防空重要據點,並且進行擴建工程。到了戰爭末期,為了攔截轟炸首都圈的美軍轟炸機,調布機場也配備了戰鬥機部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配備三式戰鬥機「飛燕」的飛行第244戰隊(據說飛行第244戰隊是日本陸軍在對B29攔截戰鬥中,創下最輝煌戰績的部隊)。太平戰爭結束之後,調布機場除部份地區被美軍當做不使用糞便堆肥的衛生菜園使用之外,大部分的區域還是繼續當成機場使用。美軍將機場歸還給日本之後,目前當做東京都市區與隸屬於東京都的離島之間空中運輸機場使用。而機場周圍目前還留有一些戰機掩體,有部份位於民家用地內的掩體被當做倉庫使用,令有兩座掩體被當做戰爭古蹟展示在武藏野之森公園內。

DSC09686.JPG DSC09688.jpg 

調布機場的正門門柱。此門柱從機場落成之後就留存到現在。

DSC09681.JPG DSC09684.JPG DSC09689.JPG DSC09691.JPG

調布機場雖然規模變小,但目前還在繼續運作。

DSC09694.JPG DSC09699.JPG DSC09701.JPG

位於武藏野之森公園內的調布機場戰機掩體。這些都是當時留下的掩體,後來經政府整修後,便保存起來供民眾瞻仰。

DSC09695.JPG DSC09697.JPG

顯示戰機停在掩體內狀況的模型。

 

近衛輜重兵大隊遺跡

近衛輜重兵大隊自1892年遷移到澀谷區池尻4丁目一帶之後,到1945年戰爭結束為止都一直駐紮在這個地方。這一帶在當時也有許多陸軍的設施在此。接下來提到的騎兵第一連隊駐地、陸軍機甲整備學校、野砲兵第一連隊、駒澤演習場隊等設施也都在這一帶。也因為這個關係,在戰爭結束之後,這一帶的用地就被拿來當做醫院、警校等佔地較大的設施。目前近衛輜重兵大隊的駐地只剩下當時使用的室內射擊廠,這個射擊廠在當年設計時,就十分注重到隔音這方面的設計,因此目前這個室內射擊場遺跡,就被當成出租錄音室使用,可以說是物盡其用。

DSC09667.JPG DSC09669.JPG DSC09671.JPG 

屋頂造型非常奇特的近衛輜重兵大隊室內射擊場遺跡。

 

騎兵第一連隊遺跡

騎兵第一連隊於1891年時,自東京市區內的外櫻田遷移到近衛輜重兵大隊駐地附近。因這一帶在當時還是農村地帶,需要大量糧食的軍隊遷移到這一帶,就能夠省去外出採買糧食的成本。目前騎兵第一連隊駐地遺跡有一塊祭祀軍馬的「馬神碑」。以前在「馬神碑」的後方還有一塊紀念陣亡將士的「忠魂碑」,但因以前的駐地所在地,目前已經蓋起一棟全新的公寓大樓,在原處的「忠魂碑」可能已經被拆除或遷移。值得一提的是因騎兵第一連隊的駐地衛在一座小山丘上,因此這一帶的山丘當時被人們稱為「騎兵山」,目而這個名稱還繼續沿用到現在。

DSC09674.jpg DSC09675.JPG 

設立在原騎兵第一連隊駐地前的「馬神碑」。紀念碑的下方可以看到放著一對馬蹄,並有人上香祭拜。

DSC09680.JPG 

戰後在原騎兵第一連隊駐地所在地之山丘附近的某些建築物,還會冠上「騎兵山」的名稱。可見這個名稱深植在當地民眾心中。

 

野砲兵第一連隊遺跡

野砲兵第一連隊也是在明治時代中期,遷移至現址的部隊之一。目前除了一棟原有的木造營房還繼續留作服務在日本之韓國僑民的組織「韓國會館」使用之外,並沒有留下任何的建築物。可惜的是這棟木造營房似乎有年久失修的傾向,外表以有多處損傷,破舊不堪,說不定在幾年之後就會拆除重建。另外在韓國會館附近的社區小公園內,有幾座紀念不幸殉職之拉載火砲軍馬的石碑。

DSC09652.JPG

野砲兵第一連隊的木造營房目前被當做韓國會館使用。但是從外觀也看得出來,這個建築物非常的破舊。

DSC09659.JPG 

韓國會館附近的公園裡,立有幾座紀念不幸殉職之拉載火砲軍馬的石碑。

 

駒澤演習場遺跡

因訓練部隊用的演習場需要相當大的佔地面積,因此日本陸軍便在當時還是農村的駒澤一帶建立一個演習場。有趣的是這一帶在德川幕府第八代將軍吉宗統治的時代,就是用來進行老鷹狩獵的地帶(當時的老鷹狩獵已經有訓練軍隊的意味存在),因此在很早之前,駒澤一帶就是日本政府用來訓練軍隊的地方。而原本是農村地帶的這個地區,隨著軍事設施陸續的轉移到此地,商業也漸漸發達起來,到了今天這一帶已經成為東京市中心的一個重要商業辦公區。佔地廣大的駒澤演習場在戰後用地皆轉為民間用地,原為廣大空地的地方現在都已經蓋滿公園、住宅、辦公大樓等設施,目前只留下當時的馬糧倉庫,繼續當做民間公司的倉庫使用。

DSC09664.JPG

駒澤演習場巨大的馬糧倉庫目前被當做民間公司的倉庫使用。

DSC09662.JPG

駒澤演習場巨大的馬糧倉庫目前被當做民間公司的倉庫使用。

 

陸軍機甲整備學校遺跡

陸軍機甲整備學校設立於1925年,當時的名稱為陸軍自動車(汽車)學校。後來隨著裝甲戰力的發達,於1941年時改名為陸軍機甲整備學校。這所學校就是教導車輛的使用、維修,學校內除了有演習用的各種障礙物之外,還備有維修工廠。1943年時從現址遷移到神奈川縣相模原市,原有校地則是讓在空襲中遭到炸毀的東京農業大學使用。這時候正門口的門柱繼續備留下來使用,而這兩根門柱到目前還在東京農業大學的正門口屹立不搖。另外在校區周圍還有幾塊當時標示軍用地範圍的境界石。

DSC09645.JPG

原為陸軍機甲整備學校的正門門柱,在遷移之後變成東京農業大學正門的門柱,並且繼續沿用到現在。

DSC09648.JPG

東京農業大學周圍留有一些當時用來標示陸軍用地範圍的境界石。可以看到石頭上清楚的刻有「陸軍」字樣。

 

高射第一師團司令部遺跡

日軍在1944年時,為了應付美軍對日本本土越來越激烈的空襲,開始組成所謂的「高射師團」來統御高射砲。高射第一師團就是負責保衛首都圈上空的高射砲部隊。原本司令部在成立時設立於靠近澀谷的代官山,到了19455月時,將司令部遷移至當時已經停用的東京科學博物館本館內。戰爭結束後,東京科學博物館本館改名為國立科學博物館本館,目前還在繼續使用。

DSC09527.JPG

現在成為國立科學博物館本館的高射第一師團司令部遺跡。

 

鐵道第一連隊駐地、演習場遺跡,鐵道第二連隊駐地遺跡

鐵道連隊顧名思義就是負責建造、維修軍用鐵路的部隊。因日軍在入侵地大物博的中國時,需要鐵路來進行軍事運輸,因此這兩支部隊也就被積極的派往中國大陸參與作戰。目前鐵道第一連隊與第二連隊在千葉縣都有廣大的駐地、演習場與演習鐵軌路線。但目前鐵道第一連隊的駐地只剩下門柱及材料廠的紅磚倉庫建築物。門柱目前為「關東財務局」大門口的門柱,而材料廠紅磚倉庫則是位於千葉經濟大學的校區內,為校方所有的財產。在門柱現址附近,還有一塊紀念鐵道連隊之前身—鐵道大隊的石碑。當年鐵道第一連隊演習場雖然現在變成千葉公園,但是公園內還留有當年用來進行演習用的隧道、橋腳等遺跡。至於鐵道第二連隊的駐地,目前也只剩下兩根紅磚的門柱,目前這兩根門柱被當做千葉工業大學正門門柱使用。

DSC09792.JPG 

現為關東財務局大門口的門柱,以前是鐵道第一連隊正門的門柱。

DSC09794.jpg DSC09795.jpg DSC09796.jpg

紀念鐵道連隊前身之鐵道大隊的紀念碑。上面記載著鐵道大隊參與八國聯軍戰役的記錄。

DSC09797.JPG

鐵道第一連隊演習場目前變成千葉公園,公園內留有一些當時演習用的設施。

DSC09798.JPG

鐵道第一連隊演習用橋樑的橋腳。

DSC09799.JPG DSC09800.JPG

演習用的隧道。在隧道出入口上方可以看到鐵道連隊的標誌。

DSC09789.JPG

原為鐵道第二連隊駐地正門的門柱,現在被當做千葉工業大學正門的門柱使用。

 

陸軍步兵學校遺跡

陸軍步兵學校於19124月,設立於鐵道第一連隊駐地附近,負責教導並研究步兵戰術。對非常著重步兵戰術的日軍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教育機構。步兵學校在設立之後到1945年戰爭結束為止,一直都沒有遷移。戰後學校拆除,現址為住宅區,只在附近的作草部公園內留有一塊紀念碑。

DSC09804.JPG

位於作草部公園內的步兵學校紀念碑。

 

氣球連隊倉庫遺跡

20世紀初期,飛機還沒有非常發達的年代,氣球在軍事作戰中是一種很重要的武器。日軍也跟世界各國一樣,在19世紀~20世紀初期的戰爭中也是積極的將氣球運用在軍事作戰中。因此日軍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時,就已經有氣球部隊的組織。後來隨著部隊的擴編,1936年時成立氣球連隊,但因為這時候飛機已經非常發達,因此氣球部隊也就沒有機會活躍。到了1944年時,因為戰事吃緊,日本軍方決定用氣球炸彈攻擊美國本土,而這個任務就落到氣球連隊身上。氣球連隊便從1944年開始製造氣球炸彈,到19454月為止,總共對美國本土釋放出9300個氣球炸彈,在騷擾美國國民民心方面達到一定的效果。氣球連隊的駐地也在鐵道第一連駐地隊與陸軍步兵學校附近。目前除了一個巨大的倉庫留下來繼續當做倉庫出租公司的倉庫使用外,其餘設施均已經拆除。

DSC09806.JPG

氣球連隊的倉庫。可以看到倉庫的屋頂很高,非常適合儲藏氣球。

 

火箭戰鬥機「秋水」燃料庫遺跡

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為了攔截空襲本土的B29轟炸機,而模仿德國的Me163開發出火箭戰鬥機「秋水」。日本陸軍選定靠近東京的千葉縣柏機場為「秋水」的基地,並在距離基地2公里遠的丘陵地上,建造了儲存火箭燃料用的儲藏庫。雖然到最後「秋水」一直沒有制式化,柏機場也在戰爭結束後拆除,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座水泥製的燃料庫卻沒有拆除,還繼續留到現在。現存的地下燃料儲藏庫的部份已經被封死無法進入,但還是可以看得到水泥結構,而在儲存庫上方也還看得到水泥通風管。有趣的是這些通風管目前是位於私有地的農田內,當天去找這個通風管時,正好有地主正在收成農作物,真的是非常有趣的光景。

DSC09774.JPG

「秋水」的燃料庫。明顯的可以看見有個水泥造的建築物。

DSC09775.JPG DSC09776.JPG

從地下燃料庫伸出來的水泥通風管。這些通風管就這樣樹立在農田中。

 

高射砲第二連隊遺跡

高射砲第二連隊為負責首都圈防空任務的部隊之一。於1938年時,自市川市國府台遷移至柏市根戶的現址,最後於1943年時解散。當時柏市根戶一帶也大部分是日軍軍方的用地,在戰爭結束之後,廣大的軍用地全都變成住宅區。而當時高射砲第二連隊的正門門柱,目前被放在高野台兒童公園內供人瞻仰。而當時高射砲第二連隊所使用的馬糧庫,之前則是被當成消防隊的隊部使用,但這個隊部也在幾年前關閉,目前並未繼續使用。

DSC09778.JPG

目前位於高野台兒童公園內的高射砲第二連隊駐地門柱。

DSC09782.jpg

目前停用的高射砲第二連隊馬糧庫。

 

陸軍工兵學校遺跡

陸軍工兵學校1919121日,設立於千葉縣松戶市的松戶賽馬場原址,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後才解散,設立的目的為教導與研究工兵戰術。戰爭結束後,工兵學校原址成為松戶市立中央公園與聖德大學、松戶市立第一中學校的校區,但是工兵學校的正門門柱與正門的哨兵亭,還留在原處做紀念。

DSC09783.JPG

工兵學校的原址留有紀念碑。

DSC09785.JPG DSC09787.jpg

工兵學校的門柱被留下來當做松戶中央公園的正門標誌。門柱旁邊可以看到還留有完整的哨兵亭。

 

海軍船橋無線電送信所遺跡

日本海軍在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時,為了因應聯合艦隊行動範圍擴大,便在現在的千葉縣船橋市行田地區設立無線電通訊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除了軍方的通訊之外,也用來進行民間的通訊。甚至在1923年發生關東大地震時,還透過這個通訊設施對國內外通報關東地區的受災狀況,以利於救援工作的進行。1941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通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日期的著名暗號電報「攀登新高山一二○八」據說就是從這個地方發出給正在航向夏威夷的聯合艦隊。因這個通訊社師當時有許多高大的通訊天線,因此也成為行田地區的地標。戰爭結束之後被美軍接收,後來歸還給日本,原有的設施在70年代拆除,這片廣大的用地則是成為住宅區,目前周圍建造了許多國宅大樓,只在附近的行田公園內有個紀念碑將這個地方的歷史傳承給後代。

DSC09809.JPG

位於公園內的海軍船橋無線電送信所紀念碑。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日吉台司令部與司令部地下洞穴遺跡

1945年時,因日軍節節敗退,日本海軍的艦艇也大部分被擊沈,使得日本海軍已經無法在海上進行作戰指揮,且為了因應即將來臨的本土決戰,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便把司令部從海上轉移到陸地上。而這時候選擇的地點就是位於神奈川縣的慶應大學日吉校區。會選擇這個地方的原因之一是日吉台正好為在東京市內海軍省與橫須賀鎮守府兩地之間中間的位置,且地勢較高,適合通訊傳遞。原因之二是校區內已經有完善的設施,且學校因為學生都已經上戰場的關係,處於停課狀態,可以立刻使用。聯合艦隊除了把1934年建造的慶應大學預科第一校舍接收起來當做司令部讓負責情報管理的軍令部第三部使用外,還在校區內建造長約2600公尺的地下洞穴,供聯合艦隊司令部與軍令部第三部指揮作戰使用。這個洞穴的內部據說排水工作做得非常好,而且具備作戰會議室、暗號室、通訊室等軍用設施,以及發電室、糧食倉庫、司令官室等生活設施,生活機能與作戰機能非常的完美。而據說這個地下洞穴的建造工作,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有不少民間人士被帶來參與施工,但因工作條件嚴苛,因此有不少人不幸喪生。目前當成司令部使用的地面建築,還繼續當做慶應義塾大學附屬高中的校舍使用。外表雖然老舊,但還是十分的雄偉。而地下洞穴的部份目前出入口被封鎖住,但是在專人的帶領下,可以進入洞穴內部參觀。

DSC09638.JPG

位於慶應義塾大學日吉校區內的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部地下洞穴遺跡入口。

DSC09640.JPG

司令部地下洞穴的另一處出入口。

DSC09642.JPG DSC09642.JPG

現為慶應義塾大學附屬高中校舍的海軍聯合艦隊日吉台司令部。

 

日本海軍東京通訊隊蟹谷分遣隊遺跡

1930年時,日本海軍的東京通訊隊,在神奈川縣的蟹谷地區設立分遣隊。上述的船橋無線電送信所是負責送出來自司令部通訊的設施,相對的,這個設立在蟹谷地區的通訊設施,則是負責接收通訊的設施,並且報告給司令部。1943年時,還在這附近的地下設立洞穴通訊所,並且建造了6座大型的收訊鐵塔。戰爭結束之後,6做大型鐵塔中的5座被拆除,目前僅留下1座繼續當做運輸省東京航空局蟹谷航空無線通訊所的通訊鐵塔使用。

DSC09643.jpg

高聳的日本海軍東京通訊隊蟹谷分遣隊通訊鐵塔。可以看到上面已經裝上航空無線電的機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bei12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